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不是超人”,也有藏在口罩后的千面人生




人生,就是一场奔跑,他们伴我们出发,也送我们退场。


一路上,遍历风景,也经过风雨,他们是顺境的风,逆境的伞,始终护佑在旁。


这一生的奔跑,会遇见多少个他们?


我们看到了针尖游走,柳叶刀起,血脉连续,重焕生机;却常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,看不清他们的面庞。


医者

把关切藏在口罩后,

把初心藏在白衣里,

而他们藏起的,不止是这些……




01



藏起秀发   褪下珠玉

容颜不见   最润的光在眼里


褪下手表戒指,摘下项链耳环,将一头秀发盘起,藏进帽子里。


简洁利落的绿色手术衣,掩去悲喜的蓝口罩,这是麻醉医生的“战袍”,一年365天,一天多则长达十几二十个小时,天天如此。


这里单调如斯,和时尚绝缘,却和生机有缘。仅露在外的那双沉静双眸里,窥见专注与温柔,总有一抹温润的光在闪耀。


“作为麻醉科医生,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和美丽绝缘” 陈璟莉主任笑称,“一进手术室,再漂亮的美女都得遮得严严实实。一切配饰不能戴。”


陈主任说起一件趣事,几年前,她和闺蜜一起买了同样一款鞋,闺蜜的早就穿坏丢掉了,她的还和新的一样。


手术室里,没有时尚,有一抹绿色在这里,守护着你在陌生的环境里安稳的睡去,安全的苏醒,守候着一个个稚嫩的新生命降临……



02



品尝   没有优雅只有匆忙

精雕细琢   只在显微镜下


已经中午1点半,手术终于做完了。桌上的午餐已经凉了。一场鏖战下来,只有疲惫,却无胃口。


这是眼科医生姚骏的午餐,也是很多医生的日常。匆匆的扒上几口,就要继续奔赴岗位。哪有时间去食不厌精?


和美食美味的邂逅,只能藏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光。


每到休息时,姚骏最快乐的事,就是为全家人精心烹制一顿晚餐。有时或拌上一份沙拉,有时或煎上一块牛排,以勺写诗,用铲作画,在刀锋砧板上演奏,酸甜咸辣间尽是精雕细琢的心意。


可在工作时,这份精雕细琢只能用在对病人的诊疗里。微镜下的手术,眼,手,脚,心跳,呼吸随意念而动。


姚骏说,曾经做过一场5个多小时的手术,箍着头的头镜皮筋把脑袋后勒出了血肿大包,一直没察觉,直到手术做完才感觉疼,但比起让患者重见光明,这都不算什么。“我享受医生这个职业!”




03



红尘潇洒

不如刀光灯影下的方寸天下


段鑫,武汉市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。

在家人朋友眼里,他是潮人/球迷/模范老公:爱时尚,爱追星,爱足球;活力四射俨然一位热血青年。


在同事和患者眼里,他技术扎实,还是位被人称道的“热线医生”!他有一个习惯,除了睡觉的时间,一直都带着蓝牙耳机,以便随时接听拨打患者电话。


能够玩转工作、生活、爱好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本领,拿得了手术刀,拍得了短视频,追得了演唱会,样样都做得好!


可这看似潇洒的背后,却有着更多的付出。

有一次,说好陪妻子去看明星演唱会,虽然早已计划赴外省参加会议。为了不扫妻子兴,他悄悄退掉下午的动车票,换上当晚的绿皮车票,打算演唱会一结束就奔赴火车站。


演唱会现场气氛热烈,可还没听几首歌,科室的电话打来,段鑫不得不钻进稍微安静的厕所,耐心倾听,又主动打了十几个电话和患者家属协调,等处理完,演唱会也快结束了。


“都叫我多面达人,其实,做一名好医生才是我的第一职业!”段鑫如是说。



04



锦衣夜行   铅衣为伴

最好的年龄   负重前行


“这个主任好年轻,对病人有耐心,风度好,文质彬彬,跟绅士一样,关键手术还做得非常好”这是患者们对叶平公认的评价。


叶平,35岁,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,医院首届“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”学员。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武汉房颤治疗领域的一枚“新星”。

听到被人评价为“绅士”,他还有些不好意思。什么是绅士?穿着得体,彬彬有礼,学识丰富,遇事冷静。


一年四季,他总是穿着挺括的衬衣,打好领带,白大褂永远都是干净平整,显得挺拔精神。他说“做医生也要体面,让人一看就觉得专业。”


可一进手术室就得换上20公斤重的铅衣,心脏介入手术要在X射线下进行,操作时必须裹上这副“盔甲”,经常一穿就3个多小时。


手术结束脱下铅衣,后背被汗水湿透,头上颈上大颗的汗珠,气喘吁吁。“下来后腰和脖子非常疼,腰肌劳损避免不了。身负20公斤的铅衣倒没什么,肩负病人的期待和希望,这才是最重的担子。



05



殷殷母爱   却流于纸面

最不愿写下的医嘱   是重复的辜负


那天是新生儿科医生周欢的夜班。冒着瓢泼大雨,她按时来到了医院。换上工作服后,洗手消毒,打开温箱,细致查看小宝宝的病情,做好记录,在病房里穿梭,和家属沟通。


为了不刮到小宝宝幼嫩的肌肤,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,都把指甲剪到贴肉那么短。


顾不上爱美已是习惯,可顾不上自己的孩子,却是周欢心里的隐痛。常年都要上夜班,家里的孩子只有依靠老人带。“孩子小时候生病,晚上发烧要妈妈抱时,我却不在身边”说到这里,周欢眼眶湿润。


身为儿科医生,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。一头是温箱里翻江倒海般的生死,一头是孩子一去不返的童年,怎么选?对儿科医生而言,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答案。




06



步履匆匆

最悦耳的音符是心脏重新跳动

可孩子的笑声   也是我真实的向往


急诊科,大概是医院里最“喧闹”的地方。

这里24小时不眠不休,患者喘息与呻吟、亲人的啼哭与涕零、120急救车鸣着警笛呼啸而过......


急诊科医生彭欢的夜班是这样的:一个通宵的不停歇,双眼熬得红红的,脚步还是匆匆带风,像鹰一样敏锐观察着局面,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。


终于下夜班了!彭欢想到休息室小憩一下,还没走到休息室,不断有患者拦住“医生,你看看我这里”“医生,这个情况怎么办”彭欢只有又继续耐心解释。“只要白大褂还在身上穿着,肩上的担子就卸不掉”。


可卸不掉的何止是医生的职责!“我还有一个身份,3个宝贝的爸爸。”


下班休息时,彭欢最惬意的事,就是带着孩子们一起玩,拿起心爱的吉他,带着孩子们拍掌,唱歌,笑闹,快乐的音符弥漫在空气中,一扫所有的疲惫。


“虽然工作忙,但还是争取多些时间陪孩子,冬天时孩子们最喜欢下雪。只要下雪了,我一定抽时间,带着孩子拿着小桶小锹,到顶楼去打雪仗,孩子们笑啊闹啊,可开心了!就这样一年年的长大了!”


喧嚣与平静,沉重和情谊,只有深入其中,才能体会个中滋味。



07



1300公里的转运路途   

是最揪心的牵挂

而对家人的愧疚   

也是没说出口的温柔


当接到1300公里之外患者的求助信息时,尚玉强主任才结束完一场手术台上的鏖战,一刻都没有休息。


远在北京的患者,突发主动脉夹层,病情复杂,因特殊原因,需要立刻转运到武汉来治疗!


1300公里路程,14个小时的转运车程,这一趟行程凶吉未知。


“到哪了?”、“情况怎么样?”、“你要密切关注他的脚还能不能动......”平日里神色严峻,作风利落的尚主任不断的发信息询问家属。字里行间都是关切!


患者终于到武汉了!情况稳定之后,立刻被推进手术室。柳叶刀起,病灶分离,针尖游走,血脉连续,额前的细汗,后背的洇湿,工作台上的空针,静静诉说着那场沉默的战斗。


凌晨6点,手术终于结束了,整整10小时。

尚玉强主任松了口气,躲进办公室里的小行军床上,抹了把脸,准备小憩一会儿。

突然想起了什么,打开手机一看,满屏都是女儿昨天发过来的消息。


“又让她们白等了,不过家里已经有默契了,没回信息,她们就知道我在忙”尚主任笑笑说道。




08



20余年的珍藏   只为应对万分之一

惟愿天下无疾

所有的准备   都是白费


7月21号,是产科医生彭丹丹永远难忘的一天。

33岁的李女士生产之后,突发羊水栓塞!而彭丹丹,就是当晚值班的医生。


羊水栓塞被称为“产科死神”,万分之一的发病率,大多数医生一辈子都碰不上。但死亡率高达80%!是所有产科医生的噩梦!

唯有早发现早抢救方能获得一线生机!


一发现产妇的异常,彭丹丹立刻警觉,采取急救措施。几名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将李女士推进手术室,生死抢救,随即展开。


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,在团队协力作战下,死神终于被击退了!


虽然她是第一次直面“产科死神”,但表现沉着,应对有条不紊。

这得益于一份20多年的珍藏——工作服的口袋里常年有个小本,手书各种产科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用药方案,经常拿出来温习。


“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发生概率,我们也要时刻做好准备。”彭丹丹坦言:“从业生涯里能够成功抢救一位羊水栓塞产妇,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,但其实我和同事打心里都希望,一辈子用不上这些知识”!




从暗夜到晨曦

他们在我们最绝望的时刻出现

有人说他们是超人

其实

他们是藏起了一些感情

割舍了一些美好

才变成我们眼中无所不能的样子


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

他们和我们一样

与此同时,我们又深深的知道

他们不一样

因为他们全力以赴的时刻

如此动人...




出品:武汉市中心医院

出镜:陈璟莉 麻醉科;姚骏 眼科;

段鑫  疝与腹壁外科;叶平  心血管内科;

周欢  新生儿科;彭欢  急诊科;

尚玉强  心脏大血管外科; 

彭丹丹  熊国平  产科。

(以上为图片出现顺序)

采写:卢亚芳  阮喆  张梦婷  刘志俊  

影像:汪曦烨   致远 楚韵


所有影像内容版权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所有



想看医生大神们“秀”豆腐上飞针,快手打结……各项独门“绝技”这里都有:

他们苦练数十年“神技”:豆腐上飞针,腹腔镜下捡小米……只为与死神一战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